信息公示

专项基金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公益事业的发展、规范专项基金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基金会章程,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专项基金由基金会设立,接受基金会的统一管理,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专项基金的资金来源及资助开展的公益慈善项目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二章 专项基金的设立

        第三条 凡热心公益慈善事业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均可向基金会提交设立专项基金的申请。申请设立专项基金需提交下列材料:

       (一)专项基金设立申请书;

       (二)专项基金捐赠人证明文件:

         捐赠人为法人的,需提供捐赠人营业执照并加盖公章;

         捐赠人为自然人的,需提供捐赠人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并由本人签字确认;

         捐赠人为其他组织的,需提供相关证明文件及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

       (三)其他基金会要求提供的材料

        第四条 专项基金的设立须经理事会审议通过。

        第五条 捐赠人须与基金会签署专项基金发起设立协议书,明确专项基金的设立目的、专项基金的初始捐赠资金、捐赠资金的支付时间与方式、专项基金的名称使用、专项基金开展的活动范围、双方的权利义务、专项基金的管理、专项基金资金的使用,以及专项基金的终止和剩余财产处理等事项。

        第六条 基金会专项基金的初始捐赠资金一般不低于10万元人民币或等价值流通货币。

        第七条 专项基金在对外开展活动或进行宣传时,应使用带有基金会全称的规范名称,即“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xxx专项基金”。

        第八条 基金会原则上不设立名称或内容重复的专项基金,专项基金不得再下设专项基金。

 

第三章 管理机构

        第九条 专项基金一般应当设立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负责专项基金的管理。管委会需接受基金会统一管理,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无权以专项基金和基金会名义对外签订合同及其他相关文件或参加活动,不得举债和担保。

        第十条 管委会的具体人数和组成结构由基金会与捐赠人协商产生,可设置主任、副主任和委员职位,报秘书处批准。管委会可内设专项基金管理办公室,负责专项基金日常管理工作。为方便专项基金开展工作,管委会可内设组织架构,报秘书处审批。

        第十一条 管委会的主要职责:

       (一)拟定专项基金的募集方案和使用方向,报基金会批准后实施;

       (二)根据专项基金设立目的和周期拟定规划目标,制订年度工作计划,进行年终总结;

       (三)严格按照资金使用审批程序和工作计划实施公益项目;

       (四)配合基金会对专项基金进行年度或专项财务审计;

       (五)其他需要管委会决定的事项。

        第十二条 管委会一般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由主任或副主任召集,形成会议记录与决议。以记录、报告等书面形式上报会议内容,基金会专项基金管理办公室存档管理。

        第十三条 专项基金对外业务一律使用基金会印章,盖章程序按基金会印章使用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专项基金的发起人、主要捐赠人以及管理人员与专项基金发生关联交易的,不得参与专项基金有关该交易行为的决策,有关交易情况应当向社会公开披露。

第四章 专项基金的使用和管理

        第十五条 基金会财务设立专项基金专门科目,按照协议约定专款专用,单独核算,不得使用其他单位、组织或个人账户,专项基金不得开设独立账户和刻制印章。专项基金的使用遵守国家及基金会规定和制度,不得超越范围支出。

        第十六条 专项基金开展活动应提取管理费。列支管理成本时,捐赠协议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执行;捐赠协议未约定的,除为实现专项基金公益慈善目的确有必要之外,原则上不超过该专项基金年度总支出的10%。专项基金管理成本也可由捐赠人另行捐赠。相关事项应在捐赠协议中予以约定。  

        第十七条 使用专项基金时,应由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审批,经基金会专项基金管理部门批准后,在相关资料齐全且符合基金会相关制度和规定的情况下财务人员方可支付,其他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支配或挪用。

        第十八条 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基金会相关制度,在安全、合法、有效的前提下,专项基金可通过银行或其他途径进行保值增值。

        第十九条 未经基金会批准,专项基金不得私自以专项基金或基金会的名义对外发布信息或进行宣传。

第五章 专项基金信息公开和监督

        第二十条 专项基金应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对专项基金的设立和终止信息、管理架构和人员信息、开展的募捐和公益资助项目等信息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全面及时披露。

        第二十一条 基金会有权对专项基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专项基金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及协议约定。专项基金应依法依规开展活动。若发现问题,基金会有权处罚并责令整改。基金会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专项基金进行审计,并对外公布审计报告。

        第二十二条 专项基金的捐赠人有权向基金会查询捐赠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基金会应及时据实答复,接受合理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三条 在本基金会设立的专项基金受法律保护,管委会成员、其他专项基金工作人员以及其他有关联的人员不得私分、侵占、挪用专项基金及资产。因违反协议约定或其他行为而导致基金会遭受经济或名誉损失的,专项基金相关人员应承担赔偿责任,基金会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

        第二十四条 专项基金制定的管理制度不得违反基金会各项规范要求,如公益项目管理办法等。

 

第六章 专项基金的终止 

        第二十五条 基金会按照相关规定对专项基金进行管理和清理整顿,对于长期不开展活动、管理不善的专项基金及时督促整改,必要时予以终止。

        第二十六条 专项基金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终止:

       (一)已完成专项基金设立目标和使命的;

       (二)无法按照基金会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继续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

       (三)按照协议约定满足终止条件的;

       (四)管委会确认终止的;

       (五)捐赠人或设立人申请终止的;

       (六)连续两年未开展公益活动的;

       (七)违反基金会相关规定或不服从管理的;

       (八)其他需终止专项基金的情况。

        第二十七条 专项基金需要终止的,基金会理事会应当及时作出决议,并做好后续事宜。剩余财产按照专项基金捐赠协议处理;若没有约定或难以按照原约定处置的,可用于符合基金会宗旨和业务范围的公益慈善项目,并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八条 专项基金需要终止的,基金会应与具有资格的审计机构成立清算小组,完成清算工作,在清算期间不得开展清算以外的任何活动。

        第二十九条 专项基金终止后,专项基金管委会及其所属办公室均自动注销。

        第三十条 终止的专项基金由基金会通过官方网站及其他指定的信息平台向社会公告。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拥有对本制度的最终解释权,并有权对本制度进行修订。

        第三十二条 本制度经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第三届第十一次理事会会议审议通过,自通过之日起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