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示

突发性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各类突发性事件,保障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维护基金会资产安全和正常的管理秩序,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基金会工作安全有序开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章程》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基金会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基金会可能面临的突发性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舆情与信息危机、其他未知紧急事件等。

 

第二章 预防与预警

        第三条 预防措施

       (一)培训与教育:开展突发性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理培训,确保全员熟悉了解职责;

       (二)风险排查:定期检查办公设施、网络安全及消防设备,及时消除隐患;

       (三)信息监测:建立多渠道信息收集机制(如社交媒体、新闻媒体、公众反馈),对可能引发舆情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估;

       (四)基础保障:配置门禁、监控、灭火器等安全设备,落实涉密信息严格管理限制访问权限,提高员工保密意识。

        第四条 预警机制

       基金会全体员工均有责任和义务,将发现的突发事件上报给上级领导,上级领导接到突发事件预警后应多方面、多渠道核实其真实性,明确源头,核实后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不得迟报、瞒报,重要情况随时报告。基金会根据预警级别,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第三章 预警级别

        第五条 按照严重程度分为:一般、严重、非常严重;按照紧急程度分为:一般、紧急、非常紧急。具体如下:

紧急程度

严重程度

预警级别

处理事项

响应时间

非常紧急

非常严重

一级

火灾、重大舆情、盗窃等

立即

紧急

严重

二级

信息安全、断电、断网等

8小时内

一般

一般

三级

设备故障等

24小时内

 

第四章 应急处理

        第六条 应急处置原则:

       生命优先:确保人员安全为首要任务;

       快速控制:防止事件扩大和次生灾害;

       统一指挥:秘书处组织成立应急领导小组统筹决策;

       信息公开:由新闻发言人统一对外发声。

        第七条 应急响应

       (一)核实与上报:接到突发事件预警后,应对突发事件核实,如突发事件上报无误,预警信息应按照预警级别启动响应,严禁迟报、瞒报;

       (二 )现场处置:出现盗窃、抢劫、办公设施损坏等,应严格保护现场,严禁与事故无关人员入内,现场的各种物件、物品、痕迹等,不乱动,并设置警戒线;发生事故后,应避免发生次生事故,采取有力措施,尽量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

       (三)舆情管理:涉及基金会形象、公众舆论、社会影响的危机事件,均需第一时间报告。调查后,由新闻发言人统一对外发声,基金会员工不得发表任何相关言论或擅自接受媒体采访;

       (四)技术支持:出现断网/断电/网络安全事故等,应立即查明原因,确保员工不因断网/断电/网络安全事故等影响工作,保障关键业务连续性。

        第八条 事后总结。应急事件处理结束后5日内,应对应急工作进行全面总结与复盘,调查事件原因,评估损失情况,为今后的预防和改进提供依据,总结经验教训,并不断完善预案和处理流程。

 

第五章 附则​

        第九条 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拥有对本制度的最终解释权,并有权对本制度进行修订。

        第十条 本制度经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第三届第三次理事会会议审议通过,自通过之日起生效。

 

 

Scan me!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